黃筱雯助理參加國際扶輪GSE計畫活動心得報導 圖/文 應英系黃筱雯助理提供
去(96)年在因緣際會之下,父親友人推薦我申請國際扶輪一年一度的GSE (Group Study Exchange)計畫。很幸運的在去年九月底通過了面試,也讓我有這個機會參與這個計畫同時認識國際扶輪的組織、規模、服務精神及GSE參訪的任務(深入接待家庭、體驗不同的文化環境並參與當地的扶輪例會藉此介紹台灣同時進行國際交流)。在今年3月份,我們協助接待由阿拉斯加來台灣參訪的GSE夥伴們並見識到了國際扶輪的規模,除了參加3460地區各個輪扶社的例會之外,同時也參與了3460地區的年會(人數達三千多人)。
我們一行人除了團長,四位獲選為GSE團員皆不是扶輪社員。我們有高職英文老師、台中科博館組長、職能治療師及學校行政人員。出發前,身旁環繞著許多的祝福及期許,這對我們而言是無上的光榮同時也揹負著莫大的使命感。我們所要參訪的地區是國際扶輪5010地區(美國阿拉斯加及加拿大Yukon);阿拉斯加是台灣的40倍大,同時也是美國的最大州但人口只有70萬;而加拿大Yukon是台灣的15倍大,但人口也只有3萬。

由於我在吳鳳技術學院擔任行政助理一職,所以我的參訪重點放在學校。這一個月之中,我參訪了AVTEC(Alaska Vocational Technical Center), UAA(University of Alaska, Anchorage), Charter College, UAF(University of Alaska, Fairbanks) and Yukon College. 很幸運的,在參訪過程中時有該校校長替我做校園導覽及介紹;而在分享彼此的教育理念之後,還不約而同的說將來可以校際合作,辦理國際交流。如今我回到台灣,我們仍保持連絡。
在參訪國外的教育體制之後,我體認到美國教育所重視的是學生個人特質,他們希望培養出獨立自主的學生,而且不放棄每一個學生,非常注重學生品行。而老師對於學生的教育則是採鼓勵方式讓學生從學習中產生自信心,多數教學內容皆以實用與活潑為主,且會依照學生不同程度分班級授課,做到因材施教。反觀台灣教育則是著重在培養優秀人才,更期望能培養每個學生成為十項全能的人,在國中、高中的教育目標也只是為了上大學。
但即便是如此,台灣的教育系統也是有讓美國人稱羨的地方,如「台灣技職教育」就是美國人認為他們所欠缺的。他們的義務教育為國小、國中及高中,但是他們高中生的輟學率相當高,就如同多數台灣學生他們不想讀大學而想盡快投入職場一樣。但他們
並沒有像台灣有技職教育,所以多數高中輟學生無法像台灣高職生畢業後能找到一個理
想的工作,這讓我深感技職教育將會是台灣未來教育系統的主軸之一。就像吳鳳技術學院今年評鑑多系榮獲一等,亦是全國第一,這就代表著吳鳳在技職教育上已受到肯定。
這趟阿拉斯加參訪之旅,我們到了阿拉斯加的Anchorage, Seward, Soldotna, Homer, Fairbanks, Juneau, Ketchikan及加拿大的Yukon。經歷了這趟旅程,讓我成長不少也讓我對未來的工作有了更大的期許;更期勉自己貢獻此趟旅程所獲得的知識及經驗對學校有所幫助。
---------------------------------------------------------------------------
何謂GSE?
Group Study Exchange團體研究交換計畫,是提供獎助金給傑出的非扶輪事業及專業人士,以資助其來往不同國家的兩個配對的扶輪地區的旅費。交換團可在國外參訪4-6個星期,以體驗自己領域的職業活動,透過地主地區的名勝古蹟和歷史來接受文化薰陶,並獲得和地主家庭及社區居民的聯誼機會。交換計畫是R.F(扶輪基金)下的一項教育活動,給具有事業的團員,訪問不同國家的扶輪地區,藉由彼此的拜訪及職業參觀以增加新知識,交換意見了解其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