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頁首
  前期電子報
98年05月20日 發行 第 10 期 發行人:蘇銘宏
標題圖片學系活動
 
 
光電所舉辦「先進能源與材料學術暨教學研習會」
                        文‧圖/光電所所長 林肇民

研習會會場照片  本校光機電暨材料研究所於五月十四日舉辦一場學術暨教學研討會,主題為「先進能源與材料學術暨教學研習會」,會議地點在生有樓國際會議廳舉行。會議內容為研討先進能源與材料的發展,呈現台灣目前在各類光電材料、氫能及燃料電池、生質燃料等潔淨能源產業之現況與未來發展,會中邀請國內專家、學者與業界共同研討先進能源與材料相關之製造技術與經驗,並對當前產業發展趨勢進行解說。


  本次所邀請之學者、專家分別為:聯合大學薛康琳教授講題「定置型與移動式氫能及燃料電池系統之發展趨勢」、雲林科技大學李榮和教授講題「有機半導體材料在光電元件之應用研究」、台灣應用材料林森弘經理講題「Advanced Materials for <65nm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與新日化公司李唐博士講題「新世代潔淨能源科技-生質燃料」進行主題演講。


  研討會進行中師生們與講員共同交換意見及研究心得,對於教學成效之提昇及未來研究整合皆有相當之助益。並藉此推廣先進能源與材料技術與理論之應用,透過與會學者專家之專題報告,可使與會教師更瞭解該領域的發展樣貌及學生之實務能力,達到提升能源產業發展與人才培育之目的。也透過會議之理論與實務的熱絡交流互動,尋求學生未來於能源材料發展方向之參考。

 
 
機械系師生參觀台南精密機械展
                         文‧圖/機械系助理教授 徐煒峻      

同學參觀台南精密機械展照片(一)活動名稱: 參觀「台南精密機械展」
(二)地點: 台南世貿展覽中心(台南縣仁德鄉中山路 10 巷 16 號)
(三)時間: 98年5月4日(二)上午10:00-11:30
(四)參訪人數: 80人
(五)帶隊老師:徐煒峻老師、黃培堯老師。


   由經濟日報主辦的 2009 年台南精密機械大展在台南貝汝展覽中心展出,期間吸引眾多國內外買主到場參觀,為業者開創新商機。這次舉辦參展目的在於為業者提供開發市場重要平台,對台灣產業具特殊意義。台南精密機械有150餘家廠商參與,總計300個攤位,展出工具機、產業機械、自動控制與精密檢測、環保節能等設備。這次機械展是繼兩年一度的台北國際工具機大展後,南部地區今年第一檔機械展,業者均展出最新型機種,將商機延續到南台灣。經濟部次長鄧振中強調,以工業區的用水、用電量可以判斷景氣變化。如今工業區的用水及用電,已由先前的衰退30%,減少到10%左右,可見整體經濟已比以往好轉。政府也加碼提供中小企業協助,希望企業有更多研發、進步,在景氣好轉時有更好的表現。包括台南縣長蘇煥智、鄧振中等人及參展的廠商,都強調今年台南精密機械展對台灣產業具特殊意義。業者認為,環境愈嚴峻,更須加強研發新產品及開發市場。由於金融風暴已經歷頗長時間,不少廠商都尋求轉型及突破,待景氣回春即可搶占先機,開創事業另一波高峰。這一次的行程除了讓同學感受到業者在不景氣中求生存的努力成果,也可以看到台灣產業在創意設計的成果,對於同學在自動化機械可以同一時間看到不同業者的精心設計,實在是非常難得的一次經驗,也讓同學和實際上的機械產業有非常親近的一次體驗。


同學心得
(1)在機械展中有很多自動化機械,尤其是有桌上型的CNC車床及銑床,而且價格只有10萬元不到,真的很令人驚奇。


(2)在機械展中有一台很大的工業電扇大約150公分高,吹起來很涼,而且非常安靜,價格只有1萬出頭,很想買回家拿來當冷氣用,一定可以省下很多電費。


(3)我在高職是電腦繪圖科,展覽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3D空間設計,就像小畫家一樣很容易上手,老板說他們主要是要賣給專業的設計師用的,在機械展中才特價一套1300元,非常便宜。


(4)我在機械展中最有興趣的是板手及螺絲起子,我以前是讀汽車修護科,比較常用板手及螺絲起子,所以在現場我也買了一支。


(5)在很多自動化機械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動化包裝機,把已經裝好成品的紙箱用自動化的方式裝紙箱封裝好,很驚訝已經連膠帶包裝都可以自動化了。


(6)這次機械展是在台南世貿中心,比起台中、台北的世貿中心,台南場地小多了,所以參展的廠商比較少,感覺規模也迷你一點,雖然如此,還是見識到許多新產品,有機會的話,希望可以到台北世貿中心參觀。

 
 
機械系系學會參觀「自行車暨健康科技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文‧圖/機械系助理教授 徐煒峻

同學參觀自行車暨健康科技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照片(一)參訪單位: 財團法人自行車暨健康科技
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二)參訪地點: 台中市工業三十七路17號
(三)參訪時間: 98年5月12日(二)
上午10:00-11:30
(四)參訪人數: 40人
(五)帶隊老師:徐煒峻老師、鄒治華老師。

  自行車暨健康科技中心承接經濟部科專計畫,協助我國健康科技器材產業科技研發,致力將執行科專計畫研發成果有效推廣至民間企業,因而積極建構CHC健康科技平台,跨領域整合產、官、學、研等創新研發資源,推動研發聯盟,移轉創新產品及技術,進而落實策略性健康科技器材產業之發展,並協助運動休閒、行動照顧和居家醫療等服務產業,以促進產業投資,提高產值和增加就業人口。


  自行車暨健康科技中心成立的宗旨,是從事自行車各種成車與零組件之研究發展及材料之開發,並整合與其技術具關聯性之電動自行車、電動休閒車、電動代步車、電動輪椅、跑步機、橢圓機、走步機和健身車等高附加價值產品之產業,在中心內部積極建立造型設計、機構設計、機電整合、產品開發和標準測試等關鍵核心技術,並充分善用產、官、學、研等領域之研發資源,配合政府發展自行車、輕型電動車輛、室內電動健身器材和電動醫療輔具等產業策略之需要,與業者共同成立『代步和休閒』產業研發社群,推動研發聯盟和產業轉型,執行中心研發成果技術移轉,協助社群產業創新研發,產品多元化和分散市場等,以達成自行車及電動關聯之代步、休閒和健康等社群產業整體發展之目的。


  該中心從事自行車各種成車與零組件之研發及材料之開發,以達成自行車工業整體發展為目的。


   機械系學會這一次的行程除了讓同學感受到自行車業者現今研發成果,也可以看到台灣自行車產業在創意設計的成果,對於同學可以同一時間看到不同創意的精心設計,實在是非常難得的一次經驗,也讓同學和實際上的自行車產業的設計創新能力有非常震撼的一次體驗。

 
 
電子系舉辦「2009年IC3電腦國際認證研討會」
                           文‧圖/電子系主任 梁志穎

  技職體系的學生注重的是技術層面,擁有具公信力的證照,在求職時絕對有正面的幫助。而資訊能力已是現代職場必備的技能,電子系在4月21日已順利完成「2009年IC3電腦國際認證研討會」,吸引了本校師生約200人參加,反應十分熱烈,希望藉由此研討會來帶領師生們瞭解並有效率地獲得資訊方面的國際證照。


  IC3是Internet and Computing Core Certifications的縮寫,中文譯名為網際網路與資訊核心能力認證。此認證注重理論與實際操作能力的結合與融會貫通,被公認為是全球首個計算機基礎綜合技能認證項目。該系統由來自全球19個國家、270位國際專家通力合作開發,其證書已獲得全球60多個國家的認可,在業界與教育界都有不錯的評價。


  在研討會中,從同學們熱烈參與的情形,可看出大家對專業證照的取得是十分期待的。然而,此研討會只是帶領大家入門,要順利獲取IC3國際證照,則須要各自的努力。老師們會從旁輔導,系上也會採取必要的措施來協助同學有效率的學習相關的科目。IC3研討會照片希望這次研討會能對學校、老師及學生們都有正面的幫助,達到以下的效果。


(一)對學校可提升教學品質,並作為校務評鑑佐證資料。
(二)提供老師國際化發展和成長機會,做為教師評鑑國際化能力有力証明。
(三)對學生可增強個人履歷,提供就業或研究所推甄有力証明,並建立進入工作職場的基本能力。

 
 
七頂峰山友上聖母峰 行前消防學系低氧實驗室訓練
               文引自中時電子報記者陳志祥報導(2009/03/25)

  「世界七頂峰攀登隊」今年五月攀上珠穆朗瑪峰(聖母峰),他們標榜「微笑前進聖母峰」,因為他們獲得很多台灣民眾的加油打氣,而且已將加油民眾的微笑照片,製成台灣地圖,一起帶上珠峰,與國人共享榮耀。


  攀登隊成員伍玉龍、江秀真、黃志豪、謝尹泝已在嘉義吳鳳技術學院的低氧室,進行行前訓練,主要是適應八千公尺以上的惡劣環境。經過一周的密集訓練,低氧室的氧氣濃度(含氧量)已降到百分之十水準(平地為百分之廿一),等同超過海拔六千公尺高度。


  在低氧室過夜,已是台灣山岳界全新的訓練方法,隊員覺得效果相當顯著,低氧環境的適應對攀登隊很重要,去年隊員伍玉龍登上世界第六高的卓奧友峰時,全憑他對低溫、低氧做了很好掌握,伍玉龍說:「我是學習山羊的作息,多次的短暫睡眠,調整自己的體力。」
校長與七頂峰攀登隊合照照片

  伍玉龍在進低氧室訓練之前,把自己丟入山林加強體能訓練,他經常從南投東埔經八通關爬上玉山北峰,再經過主峰從塔塔加登山口下山。江秀真本身是玉山國家公園的巡山員,也是不斷在山徑上鍛鍊體力,她說:「再度挑戰珠峰的壓力不小,我還是要有所準備,能不能成功登頂?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很重要。」


  去年攀登隊因北京奧運聖火傳遞而上不了珠峰,隊員黃致豪因而趁機在美國修完博士學位,他說:「爬完前六座高峰的最大感想是知足、感恩。」黃致豪表示,每次攀爬就像是一趟身心的修行。


  這次七頂峰攀登隊要以「微笑前進聖母峰」為主題,因為日前他們從台北騎單車到塔塔加登山口,再爬玉山的體能訓練時,一路上收到許多民眾的祝福,讓他們很感動,隊員認為,有這麼多人加油,他們會更努力。


  Mont. Everesr落於西藏和尼泊爾的交界處,在華人世界稱為聖母峰或珠穆朗瑪峰,乃世界最高峰,高8844公尺。


  本次合作登峰計畫,利用消防學系低氧實驗室設備,進行低氧環境訓練。訓練期間受訓者除在低氧空間內進行一連串預備訓練外,並於低氧空間進行睡眠訓練,務求訓練者能及早適應低氧環境空間。


低氧實驗室設備簡介
  本實驗設備為直接移除O2,使防護空間處於無法燃燒之環境。傳統滅火方式採用移除助燃物O2之窒息法,多為添加不燃氣體系被動式滅火系統。


  實驗室針對防護對象物內之氧濃度值控於不可燃之15%以下狀態,設備運轉採空氣為原料,不需添加輔助介質。氧濃度控制在14~16%,必要時亦可再降低。本實驗設備符合NFPA 2001 Clean Agent滅火系統規定,對人體無傷害。
隊員訓練照片 實驗室照片

 
 
保全系師生參訪「2009年台北國際安全設備展」
                           文‧圖/日四技保全二A 游雅筑同學

安全設備展會場照片  2009年「台北國際安全設備展」在台北南港世貿館盛大舉行,時間為4/22~4/24。


  這次展示內容分為五大類,有國際安全博覽會、國際安全設備展暨海峽兩岸安全設備展、國際安控電子元件展、國際資訊安全科技展、國際防火防災應用展。


   這次參觀重點著重於防火防災應用展,而現在科技已經可以到達從遠方用PDA監控家中的情況,只要家中發生了火災,裝在室內的感應器偵測到煙霧或者是火焰燃燒產生的氣體時,就會把資訊傳到PDA使用者,再從PDA控制灑水系統來進行灑水,非常便利。


  消防這次展出”消防機動摩托車”其目的是為了方便救災,因為有些狹窄的街道巷弄,一旦發生火災,往往災情慘重,所以消防車不易進入的街道巷弄可由機動摩托車前往救援,達到迅速救災的效果。


  而在家中保全方面也多了很多防護系統,比如有貴重物品可以在附近加入一些類似地雷的感應器放在地面用東西掩飾,只要有人靠近踩到,警報器就會大響,同時也會傳送至保全公司或警察局,真的很方便。


  這次也發現另一種不一樣的感應器:「指形機」。以前常聽到的不是指紋機,就是瞳孔機,從沒聽說過這種機器。它不是感應人的指紋,而是從指頭的形狀進行判斷分辨,真的很新奇。


  每年參觀都有不同的新奇系統、更便利的監控系統與更生活化的防災系統,此行真的是收穫良多,讓我們知道,科技業可是非常努力研發新系統,來幫助我們更加便利也更加安全地生活。期待明年可以再去參觀這類資訊展,吸收更多的新資訊。




                             文/日四技保全二A 林依蓉同學


  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安全博覽會開展了。在4月24日這天,李永振主任帶著一、二年級的學生北上參觀展覽。此行目的是讓我們了解現代科技的趨勢和未來科技的發展動向。這次展場內以資訊安全、安全設備與器材、消防安全等主題作為綜合性之安全博覽會的主軸;今年所展示的地點在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辦,雖然規模沒有之前的世貿展覽館大,但麻雀雖小五臟聚全。會場一樓主要是展覽關於消防安全的相關器材和設備,四樓則是安全產業科技資訊的所在地。進入會場我們聽導覽人員解說有關消防安全系統的介紹,接著導覽員帶我們上四樓展場,聽完導覽,就是我們的自由活動時間,這時各組紛紛帶開,尋找寫報告所需的各種資料。印象最深刻的是,有那麼一台攝影機可在海底裡面監錄珊瑚礁的生態,還有需要指紋、密碼、鑰匙的三合一電子門鎖,和零死角的攝影機,監控設備可謂萬無一失,更上一層樓了。

 
 
幼保系舉辦「擴展國際視野 增進海外職場競爭力」
                          文‧圖/日四技資工系三A 楊永輝同學

張其正執行長照片  幼兒保育系為擴展學生國際視野 增進海外職場競爭力,特於5月6日邀請全球文化機構執行長張其正先生蒞校演講。


  資訊流通與交通發達,深深地影響著全球人。台灣四面環海,文化交流頻繁造就了多元文化,但是我們的教育欠缺了一種感動自己的活力,很多人把取得文憑視為日後謀生的工具,僅有技能而缺乏熱忱,那麼你出了社會之後,會相當失望。張其正執行長指出:「你需要的不只是謀生工具,而是一種能夠感動自己、感動他人的熱忱;常常問自己,在感動別人之前,是否自己先被感動。如果連你都不認同自身的價值、不了解自己具備哪些條件,那麼這樣的你,就沒有權力抱怨」。


  尋找優勢,放大格局;優勢可以創造,關鍵在於如何客觀判斷外界的情勢。張執行長以網路上有名的視訊分享平台YouTube為例說明;那時沒有人看好YouTube創辦人之一的陳士駿所開的網際網路影片分享平台能夠成功,但卻成功了,這就是尋找自己的優勢,放大自己的格局。不要當悠游於水缸裡的魚,而要從魚缸游向大海,這是台灣學子必須有的國際觀。


  與世界接駁,不僅是接受學習他國文化,更要在互動中傳遞自身文化,讓交流更加密切。張執行長說:「華人的教育習慣把自己的觀念強迫灌輸在孩子們身上,卻很少以孩子們的視野去看世界。」他教導同學們以尊重他人、勇於承擔及寬廣的視野,去看日新月異的世界。


  心有多大,機會就有多大,越來越多人選擇留學海外,並不是因為薪水高,而是為了培養自信心,擴展自己的視野,讓自己具備國際觀。近年來,隨著中國勢力的擴大及中文學習熱潮,西方人士更加急迫地想認識華人文化,希望孩子學習中文,也因為這樣,二十一世紀的莘莘學子們,具有更多元的選擇。及早拓展視野,培養文化自信心,才能增進海外職場的競爭力。

 
 
語言教學中心邀請李家同博士蒞校演講
                           文‧圖/應英系組員 黃筱雯

李家同博士演講照片  語言教學中心於4月1日(星期三) 上午,假花明樓地下表演廳TB012,舉辦提昇技專校院學生英語文能力教學研討會。參加對象為日間部商管學群大一學生、任課教師、語言教學中心教師及有興趣之教職員,參與人數高達210人。

   本次研習採取演講方式,邀請清華大學李家同博士蒞臨本校演講,演講題目為:”My Experience as an English Teacher”。李教授對於如何教導不同程度、年齡之學生學習英文具有豐富的實務經驗,且分享其對英文教學之重要目標、方法、以及相關成功經驗給現場老師、同學參考。這次演講與會者均對此次演講內容表達高度滿意。


 
 
應英系邀請高苑科技大學吳歆嬫教授談大一英文補救教學
                           文‧圖/應英系組員 黃筱雯

吳歆嬫教授講座照片  一般咸認技專院校學生英文能力普遍低落,教育部對此也鼓勵加強大一英文教學,並提供獎補助款協助各校院推動英文學習活動。本校於93、95、96三年皆獲得教育部「提升技專院校學生外語能力計畫」補助,今年(98)亦順利爭取到補助款。


  由於大一英文課程人數眾多,一時之間難以進行小班教學,為因應此一問題,各技專院校無不投注心力於補救教學,以求教學效益最大化。本校語言中心運用教育部補助款,舉辦「提升英文教師專業知能」講座,邀請高苑科技大學吳歆嬫教授於98年4月20日蒞校發表其英語補救教學心得。


  吳教授曾任教於南台科技大學,早於南台科大服務期間,即著手推動大一英文補救教學,目前已建立一套完整的補救教學模式。吳教授認為,補救教學的對象是低成就學生,而且字彙能力乃是檢驗學習成就,擬定教學方向的重要指標之一。根據余光雄、黃文禪(2006)的調查,科技大學新生的平均字彙量不到1500字,只相當於國二程度。


  吳教授認為,科技大學的英文補救教學從大一大二就要展開,其課程模式是加強基礎能力課程和補充式課程的混合課程。由教師自編教本,以精熟學習模式,透過團體形式,推動個別化之自學風氣,並採取形成性評量,要求精熟課程內容至80% - 90%。


  吳教授所設計的課程,涵蓋聽說讀寫,學習內容包括KK音標、兩兩對話、集中識詞及課文解析四大項,並透過字彙、聽寫、造句與翻譯四項測驗來驗收學生學習成果。吳教授的研究成果顯示,這樣的英文補救教學課程的確符合科技大學學生的需求,確實能提升學生的基礎英文能力,尤其在英語單字量方面。但吳教授也指出補救教學推動的困難之處困難有四:缺課太多、錯誤觀念深深影響學習成效、被動的學習態度,以及英文基礎薄弱。吳教授強調,補救課程要讓學生在課程中能得到充分的實作機會,實際將語言能力運用於聽說讀寫四項技能,同時還要驅使學生在回家之後能持續練習。對基礎不好的學生更應從最基礎的英文開始教,徹底把錯誤改善。更重要的是,必須教學生如何學習和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教師們在鞭策學生之時,除建立學生學習信心之外,也要導正學生的逃避心態,以避免眼高手低的落差。

 
 
98 年大專運動運動包紮與貼紮研習會登場
王百川秘書長親身傳授 運動傷害防護

同學學習貼紮照片  【記者/運休系蔡定昌採訪報導】由勞委會主辦,運動健康與休閒系承辦之「運動包紮與貼紮研習會」於98年5月8日假旭光中心運動傷害防護室舉辦;會中邀請到台灣運動防護協會秘書長王百川蒞臨親身傳授基本關節貼紮方法與技巧。本次研習共計100 名同學報名參加,研習搭配運休系專業教室,讓研習課程更為生動與實用。研習會在運休系大家長周靈山主任致詞後,由王秘書長接棒,由解說運動貼紮之操作原理,及正確的相關觀念開始,如:關節活動方向、運動傷害的預防、如何處理運動傷害人員,以及進行運動包紮與貼紮方法與技巧等,一連四個場次課程充實與實用。在研習過程中,王秘書長不時捲起袖子、拿起運動白貼現場示範教導包紮要領,此外,也深入淺出的講解運動包紮與貼紮在運用上的專業觀念,如:八字形包紮法,踝關節包紮法,斯巴達包紮法..等,以踝關節的分部為主,操作時、貼紮方法、包紮的方向。看過一輪示範後,同學們各個摩拳擦掌進行分組體驗的練習,由於新手初體驗的狀況下,每位同學還是都卯足全力、用心的學習呢!


  在建立基本觀念和基礎手法後,王秘書長將課程帶往更高深的技巧,如:環狀固定,扇形,編籃型,鎖跟行,等等功用不同。尤其是在編籃型練習時,同學雖然複雜但也是最有效的固定,經由王秘書長四階段來傾囊相授專業精闢的指導,與會師生不論是身心上都收穫很多,不單單是一份職業技能方面的學習,也學習到如何以運動防護方式來照顧自己。

 
 
通識教育中心舉辦「創意教學經驗分享」

  通識教育中心為提升通識教育之教學品質與效益,於4月15日(星期三),假生有樓九樓國際會議廳舉辦97學年度第2學期教學研討會,邀請校外學者專家、關心通識教育人士及本校同仁,共同分享創意教學經驗,俾益建構創新的課程內容和多元的教學方式,進而激發學生用心學習的興趣與動能。


  此次教學研討會除本校通識中心教師分享多年教學經驗外,特別邀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廖蕙玟副教授、虎尾科大藝術中心廖敦如主任、崑山科大林幼雀副教授及環球技術學院王若嫻助理教授等諸位屢獲教育部優質通識課程補助之教師,蒞校分享優質課程設計、架構理念及具體執行方法。與會教師無不受益良多,並由提問討論激發更多教學創意與熱情。
教學研討會議程如下:

時 間

內   容

 

主持評論人

主講人

08:20~8:30
(10min)

開 幕
校長致詞

8:30~10:10
(100min)

 劉淑娟副教授
吳鳳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兼中文領域召集人

講題:經典閱讀融入大一國文之設計與實踐--以《孝經》第一、第六、第十八章為例
王若嫻助理教授 環球技術學院通識中心

講題:從杜牧、黃庭堅<清明詩>談唐音、宋調
吳元嘉助理教授 吳鳳技術學院通識中心

講題:古典文學的現代教學─以〈燭之武退秦師〉為例
鄭雅文講師 吳鳳技術學院通識中心

10:30~12:10
(100min)

林國良副教授
吳鳳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兼社會科學領域召集人

講題:優質通識課程之設計與推廣-以【社區學習與社會關懷】為例。
游宗新組長 環球技術學院通識中心

講題:通識課程之設計與創意教學-以【法律與生活】為例
廖蕙玟副教授 中正大學法律學系暨研究所

講題:通識課程之設計與創意教學-以【民主理念與生活教學】為例
朱耀祥講師 吳鳳技術學院通識中心

13:30~15:10
(100min)

周天令教授
吳鳳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講題:通識課程之設計與創意教學-以【文學與人生之創意教學】為例
劉淑娟副教授 吳鳳技術學院通識中心

講題:從張載〈西銘〉論儒家之生命教育
王雪卿講師 吳鳳技術學院通識中心

講題:生死文學課程創意設計研究
蕭湘鳳講師 吳鳳技術學院通識中心

 

15:30~17:10
(100min)

  
楊志遠副教授
吳鳳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兼人文藝術領域召集人

講題:通識課程之設計與創意教學-以【性別導論】為例
林幼雀副教授 崑山科技大學通識中心

講題;行動導向課程設計與創意教學—以大學通識藝術課程【文化與藝術:創意產業】為例
廖敦如主任  虎尾科技大學藝術中心

講題:結合國家考試與通識教育之教學研究
林國良副教授 吳鳳技術學院通識中心


 
   
電話:886-5-226-7125 地址:62153 嘉義縣民雄鄉建國路二段 117 號
Copyright © WuFeng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