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頁首
  前期電子報
98年06月30日 發行 第 11 期 發行人:蘇銘宏
標題圖片校園生活
 

進修部四技電機1A邱思懷同學見義勇為 足為楷模
                      文‧圖/進修部學務組 陳嬉樺


進修部主任慰問同學照片  98年06月03日 媒體報導本校進修部同學於校外工讀期間見義勇為,為制止加害人傷害女同事,挺身勸阻反遭刺傷,所幸急救後已脫離險境。在此,本校除祝福邱同學早日康復,亦譴責加害者施暴之行徑。


   以上報載之學生為進修部四技電機工程系一年A班 邱思懷 同學,校長蘇銘宏有感於他在超商工讀為保護女同事而受傷的義行,特於6月5日偕同進修部主任林文江、學務組長張耿魁及導師李文斐攜帶慰問金前往嘉義基督教醫院慰問。慰問金由家長代表接受,經探視瞭解該生經手術後已無大礙,並於6月8日出院返家休養,靜待康復。


  本校於案發後,查証受害同學為本校進修部學生,隨即通知家長、導師與相關單位人員,並由校安輔導人員趕赴現場及醫院瞭解狀況,安撫學生情緒並協助處理就醫事宜。


   在此特別提醒同學於校外生活或打工,為預防受害,請隨時留意自身安全並應遵循「防暴SAFE原則」。茲將「防暴SAFE原則」簡述如下(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少年警察隊):
S->SECURE(尋求安全原則):如選擇人潮較多之處所,以尋求安全。
A->AVOID(躲避危險原則):如遇見可能發生的危險時,應儘早避開。
F->FLEE(逃離災難原則):當遭遇暴行時,應尋求最低的「災難、危險」方式避難。
E->ENGAGE(欺敵遲延原則):如假裝警察已來、師長已趕到等方式欺敵,延長求救時間。
同學如遇緊急災害事件,請撥打本校校安中心24小時專線:(05)2260-135。


 
 

自行車社主辦大林三疊溪濕地及自行車道一日遊
                   文/課指組梅健章輔導員 圖/環安中心陳本明主任


自行車社一日遊照片  6月7日星期日,本校自行車社舉辦了大林三疊溪濕地及自行車道一日遊,這項由本校自行車社指導老師(環安中心)陳本明主任及社長何柏翰共同策劃的單車活動,共有教職員及學生30餘人參加,大家都享受到活力、健康與知性的一天。


  活動當天早上8點,參加的同好們在文鴻樓前集合,坐校車前往大林糖廠的租車地點,選好了腳踏車後(部分自備),此時出現了兩位由陳本明主任所邀請的369車隊專業導遊,帶領我們展開今天的行程。


  從大林糖廠出發,一路沿著自行車道,經過了大林三疊溪溼地生態園區的許多景點:三角澭仔、大湖公園、草蔗埕、別有洞天、潭墘橋等。在369車隊專業導遊高先生的解說下,我們了解到糖廠由早期到現在的變遷、大林獨特的人文與自然生態,以及認識許多因熱愛這片土地而默默奉獻的人事物。接著大夥騎到了古坑綠色隧道,稍作停歇,並讓大家自由活動,逛逛綠色隧道假日商圈。午餐時,在一家馳名的餐廳享受了香噴噴的牛肉麵,以及風味獨特的咖啡粉圓。稍作休息後即踏上歸程,整個活動於下午4點結束。


  這次的單車活動獲得所有參加教職員生一致好評,當然首先要感謝369車隊的導遊解說服務,以及主辦單位自行車社的精心策劃。社長何柏翰表示,下學期將舉辦由蒜頭糖廠經朴子溪自行車道到東石漁人碼頭的行程,來回80多公里,相信這也是對體能的挑戰,有興趣的同好們,密切注意囉!

 
 

學會幹部.大學生活新體驗


學會幹部照片  我是保全系二年級的學生曾子祐。時間過的很快,轉眼間這學期又將結束,我也即將成為高年級學長。回想大一剛進吳鳳,人很孤僻,獨來獨往很少與同學有交集;因為我是從北部南下的孩子,班上本地人居多,幾乎都以流利的台語交談,對於台語不是很強的我來說,總覺得沒什麼話題可以接近他們,再加上一個人外宿,所以更少有機會認識同班室友。


  一學期過去,班上同學互相介紹、認識,幾次出遊、吃飯後,我漸漸敢開口和他們聊天、互動了,人變得比較開朗,不像剛入學時那樣孤僻,這讓我知道其實班上的同學都很好相處,只要你敢開口跟他們說話,和他們互動,漸漸就會認識了,說國語還是台語,絕對不是問題。


  這學期我接下系學會幹部的重任,從承辦活動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比如規劃活動要細心周延、做事態度要負責、勇於承擔,當然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也很重要。


  這次新任系學會承辦的第一個活動「舞動青春」送舊晚會,在大夥同心協力下,才得以順利完成。完成一件事讓我很有成就感,希望在未來一年的職務裡,能夠學到更多、變得更成熟。



 
 
我們這一班系列報導(完結篇)
                         文‧圖/進日二A楊惠玲同學

畢業照照片  終於要畢業了,不管心理是解脫還是不捨,當拍了畢業照、吃過了送舊餐會,眼前的畢業考暫時讓大夥還不敢鬆懈,但是畢業考的最後一科結束,離情依依馬上浮現,有的馬上要服兵役去了;有的打算轉系,朝自己的興趣發展;有的則繼續留在校園完成二技的學習;但也有些同學礙於經濟、工作甚至家庭因素,只能暫別學生身份……當穿上副學士袍,兩年來的努力,全洋溢在大伙開心的臉龐。


  時代改變,很多觀念也跟著變,成人教育、終生學習的觀念,最近幾年異軍突起;雖然目前這一區塊尚不屬於嚴格要求的教育範疇,但也許它會成為未來的一種趨勢與潮流,被納入正規教育體系裏。一般說來,進修學院的學生週一到週五都有養家糊口的正職及家庭要照顧;以現實條件來說,干擾學習的外務的確較之十七、八歲的年輕學子為多。假日來讀書,對我們來說是一種休閒、轉換、充電,但有時候,也可能是另一種壓力。幸好,學校總能體諒我們身兼數職,同時更因尊重、信任大伙已是成年人,而給予極大的自由。


  但是其中也有些同學因為看重、在乎這份學習,認真向學最終卻沒得到與他付出等比例的認同時,難免稍感失落。但想想人生包含的面向多寬廣啊!讀書求學不過是圓滿人生的一小部分而已,這之外還有事業、家庭、健康、人際關係……。錦雀主任開學時就對我們說:「就算畢業了,也歡迎有需要的同學再回校旁聽。」當吳鳳短短幾年學生,學校卻成為我們一生的支柱,提供我們豐富資源,當踏出校門,心裡會擁有那份踏實,因為我們心裡知道,敬愛的師長永遠在背後支持我們、鼓勵我們。


   取得了一張學習經歷的證明,我人生的圓也越來越圓滿了。「今日我以學校為榮,明日學校以我為榮」,這不只是口號,更是吳鳳學生的未來目標,看到許多學長、姊都在社會上擁有相當成就,除了相互提攜,也互相鼓勵,最開心看到他們在彼此皆有成就時,互相調侃對方「原來吳鳳專門培養高層負責人」,聽他們訴說當年某某老師如何要求,而某某學生如何作怪……。


   無論如何不捨,應日二A我們這一班還是畢業了,也將暫時離開吳鳳電子報,期待新的一班很快出現,分享班上的趣事或啟人良多的人、事、物,展現吳鳳的青春活力!


 
 
我們這一班系列報導(六)
                       文‧圖/進應日系二A 楊惠玲同學

  鈴!鈴!鈴!上課了,每位老師上課時通常不忘點名,初來到我們班的老師,幾乎都是點名板才拿起來點了三位,便為我們班三位響噹噹的妙玲、欣玲、惠玲停頓下來,也不是特意安排,依照報名先後順序而排列的情況下,連我們三位同學都不禁慶幸真是有緣份,尤其欣玲與惠玲都姓楊,常常告訴老師我們是姐妹後再相視而笑,其實未進吳鳳就學前,彼此並不認識,因為就學而結緣,除了感謝還有更多得來不易的珍惜!


  同學說我們是 MITSUBISHI ,但是對照「三菱」汽車的剛強(諧音「三玲」),欣玲沉靜秀麗,妙玲溫柔亮麗,而惠玲雖為班上的老大姐,風韻猶存{我自己覺得啦!(照片由左至右:楊惠玲、楊欣玲、周妙玲)不同意也請不要來打我!}為了不減「三玲」光采,惠玲上課總是盡量掩藏年紀,但是一班裡好幾位同是屬龍的生肖,卻分屬幾個年代,所以相熟的幾位學長姐看到足以當媽媽的惠玲,總是高聲招呼: {唉呀我的媽呀},倒是我們這一班雖情同母女、子,礙於是同學,最多也只稱呼大姐,饒是這般好感情,當班上有誰不夠認真,學習不夠理想,除了彼此之間互相打氣,大哥大姐們可是會擺起臉孔教訓,殷殷期盼同學都可以認真學習。


  唯有進修學院的班級,才能這樣擁有各個不同年齡層的學生,能有大哥大姐的穩重,又有年輕學子的活力,年輕人學習穩重,年長者感染活力,互相愛護尊重,像一個大家庭維繫每位學子的心,真是感謝吳鳳為我們開辦進修學院日文系二專及二技,未來也希望進一步有日文系進修學院碩士班,那麼我們便可進一步進修,再多續幾年同學情誼。

 
   
電話:886-5-226-7125 地址:62153 嘉義縣民雄鄉建國路二段 117 號
Copyright © WuFeng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