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頁首
  前期電子報
98年11月09日 發行 第 13 期 發行人:蘇銘宏
標題圖片教學分享
 
教學資源中心主任 顏思偉談教學心路歷程

顏思偉主任照片

個人從民國86年到吳鳳任教迄今已十二年。就教學年資而論,不算資深也不算資淺,勉強而言屬中生代。教學心路歷程在歷經「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三階段後,有幾點小小的心得與感想。分述如下:

1. 教師是另類的演藝明星:

每一位教師都是另類的演藝明星,講台好比舞台,每次上課就像辦演唱會一樣。如何吸引聽眾的注意、如何擁有歷久不衰的人氣及觀眾緣,都是每位教師應該努力及思索的方向!

2. 『凡入此門,一切為教育』:

『凡入此門,一切為教育』這是高雄縣大寮鄉的中山工商在該校校門入口處寫著的幾個斗大字。這間高職從當初創校學生人數不到百人,經營至今全校學生已達萬人。或許每一位老師對當初為何選擇進入吳鳳從事教職的動機不盡相同,然而把每一位學生都當作是自己的孩子般的看待,應是每一位有意從事教育工作者都應遵循之基本原則。

3. 「關懷」與「紀律」並重:

我們不放棄每一位學生,但也無需討好每一位學生。「關懷」與「紀律」對技職生而言,同等重要!因此假如一個班級在畢業後,有2-3位學生還會偶爾回學校找老師坐坐聊聊或持續保持聯繫,一切便已值得。

4. 再次強調『凡入此門,一切為教育』!:

老師除了教學、輔導、研究外還要服務,負擔確實不輕。有時難免有一些同事間、師生間互動時所產生的紛擾,對於這些過程中所產生的「花絮」不妨一笑置之!記住『凡入此門,一切為教育』。

5. 面對「掌聲」與「失落」:

教學過程難免有掌聲、也難免有失落!但無論如何,永遠要記得當我們第一次拿起粉筆站在講台時,那種戰戰兢兢卻充滿熱忱的心情。

6. 培育下一個郭台銘:

學生學習意願不高,但不代表其未來的成就有限。人的能力是多元的。就好像有些人唱歌特别好聽、有些人跑得特别快、有些人跳得特别高,因此一個人在課業上的成就並不代表未來的—切。身為現代的教育工作者,除了『傳道、授業、解惑』之外,如何當個稱職的『伯樂』,將是另一項重要的使命。學生的未來有無限多種可能,因此把每一位學生當成是「未來的郭台銘」,培育他(她)、尊重他(她)、灌溉他(她)、引導他(她),直到他們找到第一份工作。

7. 教學信念十六字箴言: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曾以十六個字惕勵地方官:『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數百年後的今曰,針對所有教育工作者,這十六個字或可作重新詮釋如右:『各位老師的薪俸福利,都是學生家長辛苦的血汗錢,學生對老師的總總投入或許不會有太多意見,但老師對學生的教學所為應對得起上天與良知』。此十六字箴言應是現代教育工作者所應恪遵的基本信念。

在諸多的因缘巧合之下,個人接任教學資源中心主任,深感責任之重大。教學資源中心主要的任務為提供教師個人專業發展與教學設計之諮詢及相關訓練、促進全校教學資源之統合與運用、推動校內數位學習之發展、提升教師教學上數位媒體資源運用之能力。因此諸如教學助理(TA)制度的設置、新進教師的成長研習、數位媒體科技在教學上的應用、e-Portfolio學生學習歷程的建置、教師專業實務能力、教師第二專長的培訓、教學優良教師之教學經驗分享等都是過去本中心所推動的重要工作項目。未來本中心除持續推動這些重點工作之外,並將以取得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之補助為首要努力目標。期許爭取更多計畫資源以提升本校教師教學品質、促進學生學習成效!

教學資源中心成立至今一年餘,很多方面尚有努力與改善的空間,如有任何建議,亦請各位老師、同學不吝指教。

 
 
應用日語系~補救教學工作坊~
應日系教學(行政)助理 曾蔡壹

林明煌助理教授演講照片

吳鳳應日系很榮幸邀請到嘉義大學師培中心課程組長--林明煌助理教授分享如何提昇老師的教學能力及如何教導學生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價值,並引導其追尋夢想。

林明煌老師曾擔任吳鳳應日系的兼任老師,發現吳鳳的學生普遍自信心不足,「挫折感」很深,換句話說,也就是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成就感不高。這句話聽在我心裡,感觸格外深刻。國、高中時期成績吊車尾的我,總是被老師罵,無法體驗學習的樂趣。甚至多次懷疑過自己,每天背著厚重的書包上學,到底是為了什麼?為了當大官?為了賺大錢?為了當個有成就的中年男子?每天小考、大考、期中考、期末考,難道只是為了考上一所父母所期待的「好大學」,但是所謂好大學的「定義」又是什麼呢?考上大學之後,就不用為自己的人生努力、奮鬥了嗎?然而,當一個人光有知識,卻不懂得應用、實踐,那麼所學的一切事物不就是毫無意義嗎?甚至更有大學生、碩博士生將所學的知識或技能用來誤己害人,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之類的新聞,更是層出不窮,這些問題盤據我心中,不由得讓我懷疑學校到底教會了人們什麼。

教育不是販賣知識,而是教導如何做人。為人師表更應以身作則,老師的一言一行很有可能成就一位學生;相對地,也可能抹殺掉學生潛在的可能性。林明煌老師特別舉某高中放牛班的例子與我們分享。某位老師多年教導資優班,屢創佳績,建中、北一女總是榜上有名。但是有一年這位老師卻被安排到教導讓學校相當頭疼的放牛班。話說到這裡,林明煌老師問在座的每位老師:「如果是您,您願意嗎?」當下,每個人都顯得面有難色,無法下決定。林明煌老師接著說,被分配到放牛班的老師心裡相當不服氣,接到通知的當下,立刻直奔校長辦公室找校長理論,面對氣沖沖的老師,校長卻相當心平氣和說:「全校只有老師您才有能力接下這個班級,只有老師您才辦得到,因此我才敢放心將全校最難帶的班級交給您」。因校長短短的幾句話,這位老師決定重新調整心態,接下這項挑戰。面對這些不是很擅長讀書的學生,老師只要求他們做到三件事,第一項是要求每位同學早上寫書法,目的是訓練耐心;第二項是上課時如果累了,可以睡覺,但是不能隨意走動,為的是培養學生尊重他人聽課的權利;最後一項是要求學校所有運動都要拿第一名,用意是讓學生對班級產生認同感,一起努力完成目標,並從中獲得成就感。這位老師並不是將放牛班的學生視為問題學生,而是「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發揮所長,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據說,還有學生因為長期練習寫書法,最後成為專門替人寫招牌的專家,甚至還有很多學生即使成家立業,逢年過節不時還會攜家帶小拜訪老師,一起泡茶、聊天呢!如果當初這位老師選擇放棄指導放牛班的孩子,或許一輩子都無法體會到這股感動。林明煌老師又再一次問大家:「如果是您,您願意帶放牛班嗎?」每個人都一致回答:「我願意!」老師有沒有用心,學生一定能感受得到。當時校長的一句話,改變了老師的心態;老師心態的改變,造就了不同的結果。我想,原本指導資優班的那位老師,她的用心也確實地傳遞至每一位放牛班孩子的心中了吧。

我很幸運在吳鳳技術學院就讀的這段期間,遇到許多用心教學的老師,幫助我找到人生目標,一步步地實現自己的夢想。並很榮幸在畢業後能留在學校服務,擔任教學(行政)助理一職。也因工作的關係,讓我經常有機會教導學弟妹功課。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以前沒自信、挫折感很深的自己。我希望將過去我所感受到的老師用心教學的精神,同樣地傳遞給學弟妹,增加他們的信心,並相信自己擁有無限的可能性。

 
 
吳鳳講座_成功的生涯發展_心得報告

本校吳鳳講座於10月6日邀請嶺東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張天津博士主講「成功的生涯發展」。以下是同學的心得分享:

四技資工1A 黃詠權

在這次的講座裡面,張天津教授不單單只是給予我們建議,還分享了他寶貴的經驗。「成功」每個人都在追求,走的路也各不相同,唯一相同的是,成功的路上充滿了試煉,誰能熬過誰便成功,而一切終究取決於態度;良好的態度,對自己會有很大的改變。現實生活中,困難時時都在,有人選擇逃避,有人放棄,但我們為何不嘗試著去解決問題?因為放棄,就絕對不會成功。

現代社會中,或許很多人都很有能力,但卻只有少數人能受到尊敬、喜愛,為什麼?張教授的一席話告訴了我們答案。他說:「我們就算有能力,也要秉持著謙虛的態度,歡喜無私地付出,這樣的人,才會受到別人的賞識及尊敬。」

聽完張教授的演講之後,我知道該怎麼去做了,就是不要擔心會失敗,不要在心裡先認輸、放棄,做就對了。不做,永遠就只是停留在原地罷了,常常覺得自己不如人,做不到別人做得到的事情,但一經深思熟慮,自己又何曾付諸行動呢?不是放棄就是逃避,這又怎麼會成功?另外,有時要對自己有自信,如果只是遵循別人給的意見去走,這樣的人生,早已不是自己的,想成功的話,就要做不能停。

四技幼保四A 呂翊竹

張博士說,我們人不要遇到困難就逃跑或是逃避,要勇敢面對,這樣才會有所成長,在我們腦海裡的字典中,要把難字拿掉,把成功兩個字放大。

我們要很努力,就如張博士送我們的一句話“想成功不一定會成功,不想成功永遠不會成功”所以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情時,都要認真的去做,不管最後成功與否,只要自己肯努力,過程就一定會有收穫的,所以我們做每一件事,都必須要用心努力。

凡事努力與認真的去做,正如證嚴師父所說:「做就有、做就好、做就對。」聽了張博士所說的話,讓我學習到好多好多喔,所以我要記住張博士說的話,知道的事情就勇於去表現,讓人認識你的才華與能力,不要害怕,我們不可以怕難,只要肯努力,辛苦的付出都會有代價,而且是值得的。

努力充實自己的專業能力,不斷地為自己充電,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只要肯努力,最後一定會成功的。

四技資工三A 蕭乃瑋

聽完張博士的演講,從他藉由伯樂與千里馬跟三面鏡子來演說與成功有關的例子,像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懷才之人未必是百年才出一個能懂、能賞識之人。這段話深得我心,卻也覺得自己應該要把自己當作千里馬般,而不是停滯不前,不要妄自菲薄,應該更加認同「天生我才必有用」。在聽完演講後,上網找了有關這一方面的資料,發現其實也有很多人都是千里馬,卻都是遇不到伯樂的千里馬,但是他卻沒因此埋沒自己的天分,相反的也靠自己努力,證明自己,不需要伯樂也能是隻千里馬。

一代明君唐太宗有三面明鏡,所謂:「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嘗寶此三鏡,用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現代人也有屬於自己的三面鏡子: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也就是要看願景,做計畫,檢驗計畫的可行性及執行成果。有了以上的鏡子,還要以三度空間(X軸、Y軸、Z軸)思維來看事理,視野才會既廣且深。舉例來說,如果我的身邊有一些笑裡藏刀之人,如果這時有朋友或是家人,能在身邊提醒,或是給一些意見,那他就是古人所謂的那面銅鏡了。

最後聽完博士所說的兩則故事,想到古人說:「有計畫不會忙,有信心不會慌,有預算不會愁」對於生涯規劃者而言,這幾句話更是管用。如果能有計畫的規劃生涯,讓您無形中有信心有方向,然而人生之時間、金錢、體力皆是有限的,應該即時不斷努力,雖然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上述成功規劃方法中亦應加上時間規劃法,了解時間,把握時間,善用時間,相信離成功應該就在不遠之處。

四技應日四A 廖雪倫

張博士提到5W2H和以SWAT的方法與觀念來讀書和做事。我想這是很有用的方式。WHERE、WHO、WHEN、WHY、WHAT、HOW、HOW much。我將會試著用張博士所提供的方法來做事、讀書。

張博士說要以古人為借鏡,前人種樹後人才能乘涼,所以我們也要會飲水思源才對。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就是缺乏這個。以學習這件事為例子,課堂上老師說自己的經驗的時候,坐在下面的我們總是會覺得厭煩,但仔細想想,老師們少說也都多活我們幾十年,他們看過的人事物總是比我們還要多,我們花幾節課的時間就可以得到這些寶貴的經驗,何樂而不為。只是學生們總是一味的覺得,老師又在碎碎念。如果可以改掉這些不耐煩的習慣,相信我們一定會得到更多。

另外,「活在當下」這句話我也感觸很深。每天的心常常圍繞著不快樂的事而不快樂,都沒有好好想想,開心也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那何不每天開開心心的過。時間不能夠借用,所以我們該珍惜每天的24小時;時間不能夠累積,所以我們要開心的過24小時;時間不能夠儲存,所以我們必需今日事今日畢才對。

在這兩堂課的演講裡,我領悟到只有認真的人才會成功;有衝勁的人才會成功;有衝勁的人永遠會比別人更成就非凡。

 
   
電話:886-5-226-7125 地址:62153 嘉義縣民雄鄉建國路二段 117 號
Copyright © WuFeng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