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頁首
  前期電子報
99年02月08日 發行 第 16 期 發行人:蘇銘宏
標題圖片人物專訪
 
人物專訪─駐校藝術家盧銘世老師
通識中心 王雪卿老師專訪

盧銘世老師照片

為提升校園文化氣質,培養藝術鑑賞能力,本校特自98學年度起聘任藝術家進駐本校,策劃相關藝文活動,以下為藝術家盧銘世老師專訪。

問:可不可以請您談一談成為吳 鳳駐校藝術家的因緣?
盧銘世老師(以下簡稱盧):我會來到吳鳳是因為學校董事會的黃志能老師帶來的教育部對駐校藝術家的補助計畫,他覺得我很合適做這件事。長期以來我一直在校園、社區推動「綠手指」活動,因為我認為人是需要彼此鼓勵的。破壞往往來自不經意,而且一下去就是幾十年。身為人類會比動物層面更多的生活文明,會要求更多的夢想,身心安頓是我們的課題。我希望美感不要只停留在少數人的畫或雕塑上,如此才會有好的方向。事實上,生活中無處沒有美感。我把美感的推廣當成我的社會責任,透過推廣、實踐,把落實生活中的美感當成我們的課題。如果我們是夠自信的民族,我們必然是能在生活中落實美感、實踐美感的。比如日本,他們對生活的美感非常重視,我相信這個民族即使面對泡沫經濟,也一定會有未來。

問:藝術和藝術教育對您來說是什麼?
盧:我是藝術的受益者,藝術使我成為幸福的人。在大學中學生還是要繼續的學習,回去彌補在學習過程所錯過的,學習如何和大自然相處、和人相處、也要和自己相處,體會孤獨的必要。我看重所謂的「蝴蝶效應」,看重每個機會,一定會有一個學生受影響,然後兩個、三個……如此我身為藝術家就不負所託。

問:您對未來校園的藝術環境或風氣,有什麼想要完成的規畫或願景?
盧:吳鳳以科技、理工為主要的走向,以安全為立校的核心精神。我期待除了累積安全的氛圍,我們可以在安全的主題外,對校園多一些探索的可能。人文、美感、自然,這三個重要的關注點,不論是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都視之為共同價值。校園讓它多長一點花,不只是綠意,就會來了蝴蝶啊、蜜蜂啊等昆蟲,就活起來,或是可以有些裝置藝術,組裝起來成為感動人的作品,可以觸動人心。環境會潛移默化一個人,有感覺很重要,否則會是一個被設定的貧瘠的土地。安全很重要,心靈的安全則更加美好,學校應提供機會讓學生嘗試,會有很多美妙的觸動發生。

問:就您藝術家的視野來看,對吳鳳技職體系的學生有何建言?
盧:我曾經閱讀《最後的禮物》這本書,臨終的父親告訴親愛的兒子,我希望給你的禮物是自由。我給同學的鼓勵是每個人的內心都保有一個自由的心,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要看重自己,把每一件小事都看成重要的事,然後很認真的完成它。

問:從您的談話中我感受到愛與自由,和推廣校園藝術化的熱情,我非常感動。最後想請問您:我們同學在什麼固定的時間、地點可以接受您藝術的薰陶呢?
盧:這學期我的駐校藝術活動以演講和藝術導覽為主。我有規劃要設計校園藝術站和蒙馬特,等申請通過,也許下學期有可能實現。

 
   
電話:886-5-226-7125 地址:62153 嘉義縣民雄鄉建國路二段 117 號
Copyright © WuFeng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