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前常務次長,現任正修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周燦德博士,於10月13日(週三)上午,應蘇銘宏校長邀請,蒞校演講「突破私校經營發展困境的策略思考」。周前次長以輕鬆的言語,談論嚴肅的招生話題,內容逗趣,與會人員笑聲不斷,內心也深深同感於招生責任的重大。
周前次長以他多年來的觀察,深刻感受招生對於私校經營的重要性。雖然吳鳳改名為科技大學是實至名歸,但也絕對不可輕忽,尤其從現在開始四年內,更應該把全校最優質的人力,最優先資源擺在招生。董事會應全力支持,校長需帶領全校老師整體作戰,先將生源逐年穩健成長,那105年招生最艱困的時候就可以減緩衝擊。
周前次長指出,100-104每年約還有14.83萬高中職畢業生,進入一般或技職大學,但105年也就是今年國中入學的新生減少約3.1萬人,生源會嚴重不足。所以,學校除應儘速研擬規劃陸生來台策略外,更應有危機意識,審慎研擬招生策略以為因應。
周前次長表示,招生會面臨困境的學校,除地理位置不佳外,沒有發展重點特色也是無法吸引學生的主因,他舉樹德醫專以齒模設計科及視光科兩大特色來吸引學生為例,籲請學校在面臨系所調整時,應有完善長遠的考量與規劃。
他也提及招生學校彼此之間會有排擠效應,學校應設法跑在前面,而不是去吸別人揚起的飛塵。致於應如何研擬招生策略,周前次長建議各系應知己知彼,針對鄰近地區學校相對應的科系學生人數的消長,做詳細精準的分析,並集中全系老師的力量,整體作戰,學校也應給予必要的資源才能奏效。周前次長說:若老師本身沒有危機意識,各自為政,沒有命運共同體的整體觀念,那學校面臨減班、停招甚而關閉的命運時,老師自己才是壓倒學校的最後一根稻草。所以,老師觀念要調整,若沒有學生,遑論教學?穩住生源才是第一要務。
他認為一個成功的領導者應隨時將老師學術研究成果、學生優良表現等正面訊息,傳遞給全校師生及校外人士知道。若此,可讓每個師生對學校產生信心,有榮譽感。在強烈動機下,自然會產生好口碑,吸引更多學生前來就讀。
周前次長進而表示,取得教學卓越計劃,對於招生會有加分效果。他談到20=100的道理:每個學校都在爭取卓越計劃,若能及早準備,組成工作團隊去吸取專家學者的意見,早一點著手規劃,亦即能比別人多做20,就有機會比別人爭取到計劃補助。
周前次長引用完形心理學「部分的總和小於1」的理論,建議學校應檢核整體團隊效能,並以顧客導向,依學生需求,擬訂本位課程,以問題解決策略導向,及市場區隔的藍海策略,方得以永續經營。
最後,周前次長以「眼界決定境界」、「思路決定出路」、「齊力斷金對立斷筋」、「智慧決定方向」、「態度決定高低」,等真知灼見與與會人員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