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羅是梵語Mandala的音譯,本來意思是「壇」、「壇場」、「壇城」或「中圍」,是指密宗本尊道場的圖畫或佛的宮殿。由於曼陀羅以一定方式聚集諸佛與菩薩之聖像於一壇,將諸尊的本質真理完整表現出來,猶如圓輪一般圓滿無缺,因此曼陀羅又帶有祝福之意。
3月21日pm1:30圖書館五樓休閒閱讀區,語言中心簡伊佐老師開講「曼陀羅的繪畫世界」。簡老師於一開場時指出其pp檔上的首頁中多彩的圓圈即象徵曼陀羅的特色-以圓為主來象徵一切事物本具圓滿之意。
榮格身為心理學家,他不僅將曼陀羅的繪畫應用在自身上,當作自己的心靈日記,更將曼陀羅的彩繪做為心理治療與分析的工具。也因此,藉由不間斷的每日猶如進行一定「儀式」般的繪畫過程,榮格更加了解自己。
簡老師引述榮格在《自傳》中的一段話作為佐證:「在開始畫曼陀羅時,我發現一切我走過的路,一切事件,都返歸於一點,我越來越清楚曼陀羅就是中心,它是人生所有道路的開路先鋒。」因為「在曼陀羅圖的繪製中,也存在著絕對的偶然性與必然性」,同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幅曼陀羅圖」。簡老師認為,即使相同底案的曼陀羅,每個人彩繪的當下,也會依其心態、想法而運用不同的色彩與工具。簡老師所提出的曼荼羅畫法(依據吳明富於其曼陀羅演講)一般分為兩種:「非結構曼陀羅」,沒有目的,沒有企圖,開始於當開始,結束於當結束。純粹的「過程導向」,畫者把自己託付給過程,信賴過程。
「結構曼陀羅」則需要用精確的儀器描繪出輪廓與圖案,再逐一填色。如同一般的繪畫藝術,曼陀羅彩繪也強調不透過文字或道理,而是透過視覺來說明真理,直接訴諸人類的感性。
彩繪曼陀羅時應注意到,樂在其中是最重要的關鍵。正木晃於其《曼陀羅心靈彩繪》一書中特別強調「手指活動」具有極重要的意義。他並且認為繪者可以隨心所欲地運用各種不同的畫筆、色鉛筆或鉛筆,並付出同等的努力與經驗,透過曼陀羅心靈彩繪來訓練指尖與手掌感覺,還可以因此活化腦細胞。正木晃並且提供了以下四種繪畫曼陀羅的技巧: 1.不限順序,任憑個人選擇 2. 著上清晰鮮明的色彩 3. 基本色彩為五色 4. 站遠眺望。
活動最後,簡老師邀請同學親自彩繪曼陀羅並上台分享心得。從不同曼陀羅的彩繪可以發現每個人都具有個人的審美觀,同時也了解自己與他人在感性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