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頁首
  前期電子報
105年03月01日 發行 第 42期 發行人:蘇銘宏
標題圖片藝文看板
 
台灣形象美學協會成立大會二手衣全國改造大賽
文/圖 美容美髮造型設計系

二手衣改造大賽活動照片

形象是種態度,也是種活出自在與真實的一種美。這種「美」關係著一個人或一件事情的價值,形成了社會中價值氛圍與被認同的典範。簡而言之,人的形象決定著在社會中的氣度與高度,而企業的形象則會直接劃出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付諸的元素與動力;近來個人形象與企業形象備受國人關注,尤以公眾人物與企業為最,在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且受到高度的利潤回報,於是在社會價值高度的檢視下,他們(人/企業)的形象不脛而走,良莠之赤裸也就無法遁形!

現任本校美容美髮造型設計系施沛潔助理教授,於?月23日領軍成立台灣形象美學協會;這是一個經內政部核准設立的全國性社團,也是繼IMC後將全國性社團總會設址於嘉義市的一個倡導美學實踐的非營利團體。創會總會長施沛潔老師所倡導的核心價值即為真、善、美,也是台灣第一個將形象結合於生活中實踐與創造的社團,更是現今普世社會的一種精神。該協會前身即為嘉義市UP美學家族,這是由一群愛好美學的實踐家族,早於民國98年即推動個人形象與美學理念,藉由二手衣拍賣等活動,將志工所得全數幫助弱勢團體,行之已逾10屆之久。今年更是藉由成立大會當日,舉辦第一次全國性二手衣改造大賽,吸引著全國高中職與大專院校的學生報名參加,其中不乏碩士學生共襄盛舉;經由篩選出優秀作品共達19餘組,於當日進行實境走秀決賽。此次與吳鳳科技大學合作的產學計畫,主要目的為「藉由學生二手衣的改造,賦予穿著新生命,而這生命的創造力決定出形象,以改造取代浪費、企業認購形成了社會企業氛圍、善盡社會責任,這就是美、一種形象與美學實踐之美」。

成立當日即為一連串緊鑼密鼓活動實踐,台灣形象美學協會藉由拋磚引玉的價值倡導,是藉由二手衣改造化腐朽為神奇,在成立大會後當晚,藉由與會貴賓的見證與參與,讓企業認捐晚宴裡出席的弱勢團體,將二手衣的再利用化為實證與參與,這就是所謂的:真、善、美、的實踐家~台灣形象美學協會。

 
 
「落、省思」視覺藝術影展
文/圖 應用數位媒體系(所)

近年來,霾害和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使得人與環境互動議題備受重視,資深傳媒人孫慶璋,日前在吳鳳科大生有樓一樓藝文展示空間,推出影像載道意涵的「落、省思」視覺藝術影展,透過數位科技工具,取材生活中思空見慣的「葉與芽」,傳達出影像載道的深層意涵,每幅作品張張精彩,展期104/12/20-105/01/8,歡迎民眾前來觀賞。

落省思視覺藝術展海報

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凸顯出影像視覺傳達價值的真諦,尤其網路社群崛起,令現今每日生活在影像充斥的速食年代裡,使得影像載道意涵與日俱增。影像世界日新月異,傳媒人孫慶璋表示:學無止境,回想自世新畢業後,踏入傳媒產業三十多年,發覺影像視覺背後意涵,對現代人相當重要,故在辦學卓著的吳鳳科大應用媒體所進修,有幸在黃志能教授啟蒙下,學習影像載道藝術創作,所以在該校生有樓一樓藝文展示空間,推出「落、省思」視覺藝術影展,透過「葉與芽」的影像視覺符碼,讓人重新對影像有更深刻的省思和聯想。

本校數位學院何漢彰院長指出:應用影像在時下數位媒體中,將美學概念轉為實際影像藝術創作,是相當重要的,不僅是媒體識讀能力的提升,更能激發觀者和創作者的心靈深層互動與交流,而這「落、省思」影展就是最佳的例證。

此外,這次計劃主持人也是展覽策展的黃志能老師表示:影像載道藝術創作,融和時勢議題和文創加值元素,就有機會創造無限可能,這包括國外提及的攝影在心靈療癒方面的不少論述,在在凸顯數位影像的魅力,對人內心發揮極大作用。以「落、省思」視覺藝術影展為例,從「葉與芽」的影像,進行隱喻和聯想為主的視覺藝術創作,融和天候和生態環保議題元素,勾起觀者和創作者豐富內心的交流互動,而這正是「落、省思」視覺藝術影展,影像魅力所傳遞視覺意義內涵之所在。

 
 
「衝擊性的力與美—東北角海岸地形」影像展
文/圖 應用數位媒體系(所)

力與美影像展海報

以「衝擊性的力與美」為主題,是一種視覺傳播之象徵,大自然精心雕鑿,賦予東北角海岸世界級的地質景觀。在海水千百萬年來的侵蝕、風化交互作用下,豐富多樣的奇岩怪石蔚然成形,著名的蕈狀岩、蜂窩岩、豆腐岩、風化紋、海蝕溝與海蝕壺穴等特殊地形景觀,是大自然贈與人類,至為璀璨耀眼的無價瑰寶。

本次展覽活動,吳鳳科大數位學院何漢彰院長表示:為增進創意巧思與影像學習,實際結合創作理念與地景藝術美學,讓創作者的思維發想,透由務實的攝影技術更密切地連貫、強調視覺影像的現代創意。影像展的作者蔡清豐於受訪時表示:很感謝有機會參與課程的延伸學習,來擴張自我攝影技能與思維空間,同時結合海岸地景影像傳遞保育、海洋教育,期望賦予重新詮釋以發揚台灣地景藝術美學的生命力。策展人黃志能教授指出,本展覽表現出具有台灣在地特色的海岸新風貌,以鮮明、大膽的色澤,展現出台灣東北部海岸地形的獨特性,讓影像視覺創作潛能再次發揚。此次在吳鳳科技大學生有樓一樓藝文展示空間,舉辦的「衝擊性的力與美—東北角海岸地形」影像展,展期從104年12月05日至12月19日,期盼同好踴躍蒞校參觀指教。

 
 
茶道體驗
文/圖 進修學院暨進修專校

進修學院暨進修專校於104年12月06日(日)下午舉行茶道體驗,本次活動主要是與師生分享茶道之美與文化,並讓同學實際操作如何泡出一壺好茶,了解箇中樂趣,且可使學生能於學習後運用於日常生活中,達到「做中學,學中做」的樂趣,落實生活美學教育。

茶道體驗活動照片

進修學院暨進修專校蘇健展主任為此活動做開場介紹,蘇主任勉勵同學從活動中去體驗和學習茶道,包括茶禮(泡茶的儀式和禮儀)和茶藝(如何泡出一壺好茶)。並將茶道精神「誠心奉茶、感恩飲用」應用到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與人為善。本次活動請到杭州茶學院茶藝技師及評茶師楊麗芬老師,到場親自示範教學。首先楊老師說明以發酵程度來區分六大茶類:綠茶、黃茶、黑茶屬於未發酵茶;白茶、青茶屬於部份發酵茶;紅茶則屬於全發酵茶。老師接著介紹臺灣八大茗茶: 三峽碧螺春、木柵鐵觀音、文山包種茶、東方美人茶、凍頂烏龍茶、松柏長青茶、日月潭紅茶和阿里山高山茶等。

如何泡一壺好茶? 楊老師認為泡茶之前必須具備應有的態度與認識:一、要有心泡好這壺茶。 二、要了解此茶的特性。 三、要用包容之心品茗。泡茶的基本常識與要領如下:1.識茶:觀其形、聞其香、識其質。2.擇器:因茶擇器。3.酌量:因器酌量。4.控溫:視茶之形、發酵程度。5.權時:視茶之形、發酵程度。 再來則是親自示範如何泡一壺好茶,並於示範完畢後,讓各桌同學輪流操作試泡三種不同的茶葉。楊老師則從旁協助並隨時提點泡茶的注意事項和技巧。在楊老師的用心協助下,同學們順利完成泡茶的步驟,並分享給同桌的每一位同學品嚐;在品茶的同時,楊老師亦向同學說明品茶的要領,使同學對於泡茶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本次「茶道體驗」藝文活動在應用日語系茶道教室舉辦,並由餐旅管理系出借全套專業級泡茶器具,提昇整個活動的專業度和品質,同學也能在洋溢日本風的茶道教室,一邊品嚐三種不同的臺灣茗茶,一邊吸收有關種茶、製茶和泡茶的知識。

 
   
電話:886-5-226-7125 地址:62153 嘉義縣民雄鄉建國路二段 117 號
Copyright © WuFeng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