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媒合推廣教育中心與PMC財團法人精密機械研發中心開設之「機械製造基礎技能班」學員就業及提升進修學院學生對台灣機械產業之認識與充實職場所需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加強學習與職涯管理能力,特於105年10月01日(星期六)下午於本校生有樓九樓舉辦「大埔美精密園區發展現況與人才需求說明會」。

首先由推廣教育中心暨進修學院蘇健展主任介紹主講者的學經歷背景:劉奇泳先生為財團法人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的專案經理,參與很多經濟部主導的產業發展計劃。希望為各類產業找到優秀的人材,同時媒合技能班學員與本校學生找到適當的工作。蘇主任希望同學從說明會瞭解台灣機械產業的發展並得到就業資訊,進而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技能,為將來更高的職位做好準備。
演講內容主要分為:台灣機械產業之發展願景、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簡介、大埔美精密園區廠商人才需求調查報告和廠商人才需求概況等四大項。講者首先強調當我們面對產業變動,”變”是最好的策略,也就是要保持持續學習的能力。例如產業從資訊科技到網路時代,現在更進入物聯網時代。產業如果沒有跟著求新求變,很快就會被淘汰。所以求職者的知識與技能也要跟上產業發展的需求,才能在就業市場無往不利。同時在國際化的浪潮之下,除了強化專業以外也要具備語言與文化的素養。在這地球村時代語言能力成為全球移動力的必要條件,提供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講者也特別強調今天公司選人,態度比專業更重要。知識與技能可以邊做邊學,但是如果沒有熱情甚至於無心於這份工作,不如趕快找到自己有興趣的工作,這樣才容易成功。
目前台灣機械產業集中於北部和中部,佔了百分之八十。機械產業範疇包括工具機:分為金屬切削與成型機械,包括車床/綜合加工機/加放電工機/銑床/鑽床沖壓床等。產業機械:食品/紡織/橡塑膠/木工/電子半導體/機器人。其他機械:模具/污染防制機械/動力機械/運輸搬運設備/事務機械等。從台灣機械業歷年供需及進出口概況得知:1.永遠存在需求2.產業相對穩定3.外貿人才永遠缺乏。台灣主要出口地區以中國大陸比重最高,金額64億美元,占比31.2%;美國排名第二,金額31億美元(15.4%)、日本第三,金額12億美元(6.0%)。出口產品以工具機為主,比重19.0%;橡塑膠機械6.3%、齒輪/軸承6.3%、工具機零件4.8%。
接下來值得注意的是各國工業4.0規劃,我們將面臨以下挑戰:1.資訊消費革命:因網路資訊發達,使產品壽命加速縮短,少量多樣及客製化成主流。2.亞洲缺工問題:面臨少子化和老年化,造成台商製造業生態轉變及升級的壓力。3.歐美再工業化:面臨美國和德國機械產業再升級的壓力。然而機械領域未來的七大關鍵技術是:1.生產力4.0。2.機聯網。3.非接觸無線傳輸。4.感測器。5.智慧化。6.系統整合。7.綠色製造。
智慧機械之人才需求與技能可分為三大類:1.智慧機械:機電整合、資通訊等跨領域專長。2.製造服務化:整廠規劃、加工應用、諮詢服務及教育訓練方面等。3.國際市場:需要懂得技術專業及他國市場、文化、語言的國際行銷及業務人才。依人材職類可分為:機械工程師、製造工程師、電控工程師、品管工程師、機電整合應用工程師、資通訊工程師等。
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佔最多的產業別:機械設備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業和醫療器材製造業。目前人力需求最多的是組立裝配、製程加工和機械製圖方面的人材。整體平均薪資下標為24,742元,上標為27,869元。全部公司開出之職缺種類數85項,薪資水準大多落在20,000~30,000之間,製造業開出之薪資較服務業高,但差異並不大。最後講者也列出個別廠商的人才需求,例如和大工業、慶祥齒輪、老楊方塊酥、台灣佳能、和康機械、普家康興業等公司都有不少職缺。希望待業中或想轉職的同學都能善用以上資訊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並且從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和發現自我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