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頁首
  前期電子報
108年05月10日 發行 第 54期 發行人:蘇銘宏
標題圖片社區服務
 
 

呷健康、顧元氣 溪口老人食堂「溫馨廚房」揭牌儀式

文/圖 應用數位媒體系

社區服務老人食堂揭牌活動

本校多年來致力於在地連結、服務及深耕,為配合國家政策,協助社區創生發展外,也致力於長照關懷、培育社區專業人才,繼農曆年前與社福單位共同舉辦全嘉義縣市地區老人暖個好冬圍爐活動後,這次也與嘉義溪口鄉財團法人柴林腳教育基金會共同為溪口老人共食盡一份心力,於108年2月20日(三)早上十點,假柴林腳教育基金會前進行老人食堂之溫馨廚房揭牌儀式。

嘉義溪口鄉財團法人柴林腳教育基金會執行長王崑成憶起民國103年,當時因擔心村裡的老人家缺乏照顧,便與家族的兄弟姊妹集資整修廢棄三合院並開辦老人食堂,提供長輩們周一到周五每天2餐只要50元的服務,也舉行健康促進活動,從剛開始每周1天,到現在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活動,舉凡穴道養生、珠心算、槌球、卡拉OK,多元的活動內容豐富長輩生活。

執行長王崑成表示,103年籌辦老人食堂時,當時僅有柴林村及林腳村老人家,也維持約有50人左右,近年來這樣的服務已擴及至溪口鄉其它村莊,像是溪北村、游東村、美南村、美北村等,服務的長輩數量也是翻倍成長。因為目前的廚房空間過於狹小,設備也不敷使用。因此執行長王崑成在基金會的會議中提出擴建建議,除了基金會董事們的全力支持及先拋磚引玉捐款外,也感動了地方公部門,來自各地民眾及公司單位,紛紛響應、慷慨捐輸,捐助伍仟元至陸拾萬元不等,希望透過政府與民間共同的攜手合作,同心協力,陪伴及提供溪口老人家們更完善的照顧。像是鄭景山先生及曾嘉玉女士,無償提供寬敞、明亮的房屋做為老人食堂的廚房,從冰箱拿取食材、清理、洗滌、備膳調理、烹煮食物、裝盛食物、放置檯面、上桌,除了整個動線規劃完善,還特地將房子挑高,增加4個通風氣窗口;嘉義縣社會局也提供了老人營養餐飲服務補助及老人食堂廚房設備補助共計30萬元;信義基金會也共襄盛舉補助了十五萬元;另外,侑能冷凍空調公司總經理陳永中先生得知這訊息,二話不說的贊助兩大台冷凍空調機,陳永中先生表示:「因為我母親也是受柴林腳教育基金會照顧的老人家之一,自從母親受兩餐的照顧,現在身體很健康硬朗,所以,我捐兩台冷凍空調機,除了感念外,也是希望能夠盡份心力回饋地方,幫助更多需要的人。」

執行長王崑成說:「我們也非常感謝吳鳳科大蕭紋旭助理教授帶領的團隊及學校師生們進駐幫忙,他們安排了多元的老人關懷活動,像是繪圖、團康活動、健康操、桌遊、烤蔥油餅、製作紅豆餅等活動,豐富了長輩們的生活,今年我們還會繼續合作,除了增加更多元的服務外,也要一起合作、擴散服務到溪口的每個村莊,讓長輩們不僅是「顧巴肚、顧健康」,也要提升與照顧他們的身心靈健康。」

本校蕭紋旭助理教授表示:「面對高齡化社會來臨,政府在推動老人共餐運動多年,除了兼顧長輩們身心靈健康外,亦是希望讓家屬能安心在外打拚。希望我們的積極行動與關懷,讓獨居長者及弱勢家庭能夠『走向戶外,迎向社區』,與社區、民眾多互動,認識彼此,融入溪口地區這個充滿關懷溫情的大家庭。」

 
 

「鳳」「溪」合作、在地連結、創生翻轉
社區創生發展合作協議書簽約儀式

文/應用數位媒體系

為強化大專校院與區域連結合作,實踐大學社會責任,培育對在地發展能創造價值的大學生,以「在地連結.區域合作.社會創新」為願景,採取具體實踐行動。本校多年來致力於在地連結、服務及深耕,為配合國家政策,協助社區創生發展,鼓勵青年返鄉,發展在地特色,提高社區經濟繁榮,達到資訊與資源共享之目的,於108/4/10(二)上午10時假嘉義縣溪口鄉公所鄉長接待室簽署社區創生發展合作協議書,雙方針對「創生創業、長照關懷、促進研發能量發展、培育社區專業人才、共同培養學生與民眾就業能力」五個面向共同努力與合作。

本校鼓勵師生以知識專業關懷社會,106年至今已累計開設7門系所專業服務學習課程,更有超過2千人次的師生投入參與大學社會責任之實踐,要把更多青年人的正向能量從校園帶到社會。冀盼藉由學習的過程,也讓大學生感受到「被社區需要」,凝聚對區域發展的認同、主動發掘在地需求、解決問題,透過在地優勢分工合作,協助區域整合,帶動中小企業及社區文化的創新發展,創造符合在地城鄉、產業及文化發展的創新價值。

簽署協議書活動,由本校研發處汪楷茗研發長率領教育部大學在地實踐社會責任計畫-竹藝美・話南北-古崙尾崛起團隊,應用數位媒體系蕭紋旭助理教授、本校大學生以及溪口鄉各村村長,一起見證簽署合作協議書之重要時刻,也讓本校學生能以其所學專長,結合社區需求,提供專業性服務,樹立良善的在地實踐之社會責任與提升學生服務社會之情操。

汪楷茗研發長表示,學校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偏鄉及弱勢群族的照顧與服務,近年更是針對多項方案進行延伸性的發展,包括了協助鄰近地方產業研發創新與翻轉、社區關懷、長照2.0及教育部大學在地實踐社會責任等等,希望能提升大學生充滿正向能量及與樂於助人的胸襟,同時也能學習思考以人文關懷、社會參與的實踐力量,以跨領域學習與團隊合作,在社會面、教育面、生活態度上落實自主學習,共學共創中作為各自專業不可或缺的角色,讓每位參與成員,都能成就珍貴的生命價值。

溪口鄉游東村村長邱茂森先生表示:「吳鳳科技大學不僅為高齡長輩們義剪、整理門面,提供了社區長輩更週到的照顧外,還協助我們社區產業的包裝設計與行銷,吸引外地人消費、關注,活絡了我們溪口的在地經濟。」溪口鄉孫維聰鄉長也肯定吳鳳科技大學師生,為溪口鄉各村落付出與努力,無論是在產業創新研發、活化在地老宅、推動長照關懷及辦理多項社區服務活動,都是溪口鄉民眾的福氣,也希望藉由吳鳳科技大學提供的服務與資源,能發揮更深更廣的效益。

 
 
敦親睦鄰 吳鳳師生做環保
文/圖 學生事務處

本校師生做環保活動照片

為深化志願服務、響應敦親睦鄰,本校服務學習組特地帶領學生,打掃台一線及學校鄰近社區。

學務長蔡守浦指出:「社區打掃活動,雖是簡單的事,但可使學生學習用雙手付出,也讓心靈源頭回歸儉樸清淨,並藉此思考,學習及生活中,我們還能為大地做些什麼。」

參與活動的學生志工劉柏遠表示:「街道除了垃圾,就屬菸蒂最多,抽菸除了會傷害自身的健康,也會影響身旁的家人、朋友,希望大家多鼓勵有抽菸的親友即刻開始戒菸!」

本次活動,藉由打掃街道、身體力行,學生不僅有機會與社區更親近,同時也教育學生,環境保護可由每個人從自身做起,並推己及人至週遭社區。

 
 
本校與若竹兒院生歡慶元宵
文/圖 軍訓室

與若竹兒歡慶元宵活動照片

本校軍訓室志工團與大崎村志工隊於元宵節前夕,為關懷在地弱勢團體若竹兒智能發展中心,特別前往陪同中心院生,只為讓他們綻放可愛的笑容,歡欣滿意地慶祝元宵佳節。

若竹兒董事長賴嬿伃感謝各界陪伴參與歡慶元宵,讓若竹兒不感孤單,活動當天志工團協助佈置會場,一同與院生DIY豬年燈籠。吳鳳科大消防系吳同學表示,參加這個活動非常有意義,也很溫馨,希望此團體溫暖的家更快落成,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這群天使般的院生們在這特殊的日子裡,與其他熱心的志工們一起鬧元宵,看著他們幸福的表情,除了心疼,更想對他們付出更多的幫忙與關心,深切期盼社會各界能隨時關懷與幫助所有需要關心的弱勢團體及個人,讓這世界更充滿愛與喜樂。

 
 
全台瘋媽祖 我來做志工
~消防系徐郁棋淨港心得
文/圖 學生事務處

淨港心得活動照片

媽祖是台灣民間最具代表性的神祇,每年農曆3月媽祖誕辰,百萬民眾參與祈福的場面浩大壯觀,而地方相關休閒文化產業也隨遶境路線蓬勃發展,Discovery甚至將「大甲媽祖遶境」與國際「麥加朝聖之行」、「梵諦岡耶誕彌撒」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活動」,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非物質活的文化遺產』聞名全球。

本校座落在媽祖信仰興盛的雲嘉地區,每年大甲媽至新港奉天宮,長期關懷地方,積極結合區域文化,承擔大學社會責任的吳鳳科技大學自然不會置身事外。今年學校與新港文教基金會合作,於校內徵召志工參與盛會。今年淨港計畫分成「供餐組」及「洗碗組」,供餐組以發放環保餐具、協助香客夾菜、援助主廚上菜等;洗碗組所負責的工作則為回收香客使用過的餐具並清洗乾淨,及協助發放紀念品。

本校消防系二年級徐郁棋同學參與洗碗組志工,藉由基金會訂定的洗碗流程,不但將工作分配得很詳細,也能以最少人力有效率地完成洗碗清潔工作。其中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洗碗清潔用品為天然的「茶籽粉」,而非添加化學藥劑的洗碗精,基金會致力於推廣環境保護所付出的努力,令人動容;雖然茶籽粉的售價相較於市面上的洗碗精要高出許多,但使用茶籽粉不但能減少河川汙染,更能保護手部肌膚,降低環境危害。

當天在新港奉天宮現場,也有其他單位提供膳食,還有熱心民眾提供按摩服務,替辛苦的轎班人員及隨行人員推拿放鬆。淨港現場不但感受到全民瘋媽祖的火熱信仰,徐同學更為一群人為同件事一起努力而感動。看見人民因為信仰凝聚、無私付出,無形中自己也被感化,她在心裡許下願望:有朝一日自己有能力時,也要盡己所能回饋、貢獻社會。

雖然不是第一次參與,但淨港活動依然讓徐郁棋受益良多,縱使洗碗很累、手很痠,但每當看見香客滿面笑容地說:「謝謝!辛苦了!」身體所有疲憊瞬間消失,又有力氣繼續洗碗,付出微薄力量。這次在洗碗組才洗半天時間,手已感到不舒服,何況是那些平常在餐廳終日清潔的人員,他們的辛勞也很值得我們對他們大聲說一聲謝謝。

最後,徐郁棋也學到團隊合作的力量,要不是洗碗組的各個組員一起努力,那麼多的餐具只靠一兩位人員是沒辦法負荷的。下次要是還有淨港計畫,我一定義不容辭地說要參加,因為參與淨港計畫不但能讓我增廣見聞,更讓我覺得能幫助到他人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電話:886-5-226-7125 地址:62153 嘉義縣民雄鄉建國路二段 117 號
Copyright © WuFeng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 .